首頁 > 房地新聞

警鐘再響…大型壽險房貸額度快滿 房市至少有五大現象

民眾想買房更加雪上加霜。據金融圈人士指出,先前一度成為民眾房貸資金活水的大型壽險公司,如今已傳出房貸額度快額滿,很多房貸申請案件都因此吃「閉門羹」,使得民眾不得不回頭再去找銀行,警鐘再度響起。

金融圈高層指出,先前壽險提供房貸額度,以國壽與富壽最具代表性,另外還有多家中大型壽險也有提供,利率大致在2.5%,貸款成數在8成,都比處於房貸業務兵荒馬亂的銀行要好得多。但由於先前太多銀行的房貸業務量都流向壽險,已使得大型壽險公司規畫供作房貸業務的額度提前額滿,再度使民眾面臨求貸無門的窘境。

不過,民眾辦房貸得靠壽險而不是靠銀行來拿額度,也很奇怪。一位金融業高層私下坦言,銀行體系能有足夠的資金讓民眾買房,這是居住正義的實現,但倘若民眾買房,連首購族都得排隊三個月還不見得能拿得到資金,這就很「畸形」,倘若金融體系的房貸資金不合理的緊縮,以致無法滿足民眾「住者有其屋」的需求,這也代表社會安全網出了問題。

而經過本報調查盤點,房貸市場現在至少有五大現象:

1. 銀行明明有額度,民眾仍至少要排隊三個月。

金管會日前公布的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最新統計銀行的上限壓力的確紓緩,全體國銀的平均數為26.31%,另外全體國銀超過27%,進入28%以上警戒區的只有4家,27%至28%的次警戒區的亦只有5家,但民眾房貸求貸無門的情況卻並未隨著銀行法72-2條的上限壓力緩解而改善,因為央行的總量管制壓力罩頂,絕大部分國銀的房貸、土建融等不動產放款額度還是得繼續降低,因此,除了公股行庫全面收緊額度之外,連許多中大型指標民營銀行都跟進,房貸一等要三個月比比皆是。

2. 銀行緊縮寬限期,民眾籌資手頭更緊。

對於現在的房貸最新市況。一家國銀房貸主管指出,許多民營銀行現在也不收新貸戶,除非以前就有理財往來的舊戶,才能申辦房貸,否則過路客申請的房貸,就會拒收,即使房仲介紹的也是如此;此外,就連公務員借新青安,都要等三個月以上,尤其現在新青安實際撥款成數已不到8成,很多只有7成5甚至7成,而且寬限期大多只給一年,不少貸款戶甚至沒有寬限期。

國銀主管指出,因為現在這個時候,寬限期給了,對銀行有二大壓力,一是銀行就缺乏借款戶的還款來給予新房貸的額度,另一個則是銀行也需要資金及降低資金成本,借款戶的還款能讓銀行免於對外拆款及調度資金,因此銀行更不願給寬限期,而且就算給,也只給一年。

3. 房仲業者出現大量離職轉業。

據了解,很多房仲因為活不下去,已經轉行,有去開早餐店,有去作外送,也有去洗車行幫忙洗車,即使現在仍在房仲業,也不得不去兼差作其他工作,才有足夠的收入因應生活所需。

4. 切結書只是表象,實際是婉拒換屋族貸款。

而對於換屋族,二大問題使這群換屋族有苦難言。其一,雖然央行對換屋族有「切結書」制度,讓一年內賣屋的換屋族仍可取得8成的貸款成數,但已形同「虛設」。據本報調查,經常有銀行表面上讓民眾簽署一年內賣屋的切結書,但卻把利率拉高至3%以上,而且貸款至少要排三個月,等於給軟釘子碰,要讓想換屋的民眾知難而退。最主要的原因,是銀行根本不想屆時再去調查貸款戶是否賣屋,而且到時央行金檢到沒賣屋的情況還會處罰銀行,銀行也有風險。

5. 重購退稅因為房貸變數太大,民眾看得到吃不到。

財政部的房地合一稅裡的「重購退稅」,因為貸款戶的房貸下不來,也經常使民眾想換屋時適用「重購退稅」化為泡影。重購退稅必須要在買屋之後二年內完成新舊移轉的賣屋交易,但現在至少得等三個月還等不到貸款,將使得想賣屋的民眾因為買方無法即時取得房貸而無法趕在適用重購退稅的最後時限內完成交屋,使想換屋的民眾根本無法使用到重購退稅。


資料來源